找到相关内容708篇,用时1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道德观

    苦乐不均。是为共业中之别业。如谓善必受乐,恶必受苦,现见有人终身行善而终身坎坷,有人终身作恶终身享乐,善恶有报,未必尽然。故佛教业果通于三世;今生作业今生受报者,谓之“顺现受”;今生作业来生受报者,...未来。佛及诸大弟子和并世诸外道得禅定皆能见。本生本事诸经大谈宿命,授记诸经大谈未来,不但在会诸菩萨声闻弟子忍许,外道仙人亦忍许,以外道亦有甚深世间禅定神通力故。故佛教三学次第,再三要由定生慧。若无...

    隆莲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4344062.html
  • 《俱舍论》导读

    佛教一切有部论典。全称《阿毗达磨俱舍论》。印度世亲著,玄奘译,30卷。相传世亲早年尚未信仰大乘佛教时,先在一切有部出家,后又接受当时新的佛教学说。在克什米尔和犍陀罗,为信众讲《大毗婆沙论》,每日讲完一段,即概括其义作一颂,全论讲毕,成六百颂(最初为五百九十八颂),即《俱舍论本颂》。后世新续作长行注释,合称《俱舍论》。论是以《杂阿毗昙心论》为基础,广泛吸取一切有部重要的阿毗达磨如《发智论》、...

    高振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3947213.html
  • 要做正知正见的行者

    爱因斯坦:“宇宙间存有森严的规律。”物理学:“有作用力,必有反作用力。”佛教:“因果报应,随业轮回。”以上三种说法是融通的。所以,信佛首须深信“因果报应,随业轮回”的道理,才能约束自己的心行,...》30年,修至口出莲花香了,但因一念之差,竟致来生得妓女报。   冯达庵大阿黎告诫林叔平:“你求生净土,要记住:新加坡不是极乐世界!”寓意深长!因平日留恋我亲我所,关键时刻心向不忍舍离,障碍极大...

    杨佛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3047950.html
  • 因果报应

    去当官,这岂不是向全世界的人推销中国的官僚制度?说穿了,不过是唬唬一些头脑不清楚的中国人。  佛教“善有善报”并不是要人行善然后期待心目中的善报,而是由于慈悲无私的善心善行,增长难舍能舍之心,减轻贪...“果”只是扼要而言,没有土壤、阳光、养份和成长所需的时间,单有种子并不能结实。这些土壤、阳光等成份,佛法称之为“缘”;其实“因”就是主要的“缘”。凡事都有“因缘”,这是佛教思想的特质,但原始佛教的重点...

    释显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0048596.html
  • 乐观乎?悲观乎?

    欲知足的生活。  其次,佛教人生是苦,这在世人看来无疑是悲观的。在人们的心目中,苦就意味着失败和挫折。因此,人们总是以各种方式试图摆脱人生面临痛苦,将希望寄托于对财富和事业的追逐。其实佛教所认识的苦...虚无,对人生的种种努力都觉得毫无意义,从而产生悲观情绪。这也是世人对佛教形成误解的原因之一。  那么,佛教徒究竟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认识世界?准确地,佛教徒并不悲观、也不乐观,而是中观,即不偏不倚的...

    济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44453963.html
  • 禅武同源

    佛教行、住、坐、卧皆是修行,禅宗吃饭、穿衣、睡觉皆是禅。少林功夫以禅入武,由武入禅;打拳习武自古为少林寺僧人的日常生活,为每天的必修课,就像吃饭、穿衣、睡觉一样平常而重要。习武本身就是少林僧人修禅...  禅武同源   释延王   说起少林功夫,我们会很骄傲的:那是禅武这有二重意思,一为禅与武本为一体,二是禅为武的定语,即“禅之武”。也就是说,少林功夫是以禅为理论基础,而禅是佛的修证...

    释延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5157202.html
  • 贵州禅学源远流长——贵州六百年诗·志·禅文化(下)

    贵州禅学源远流长——贵州六百年诗·志·禅文化(下)  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已有2000多年。南北朝时代,印度的达摩来到中国,所到之处,感觉有佛教的“大乘气象”,这样的“大乘气象”就是孔、孟儒家思想...因其静坐默念,发明佛心,故称为禅宗,后分为五宗,如贵州的是临济宗。已故的陈垣教授编有《明季滇黔佛教考》一书,对贵州佛教史有概括的简述。根据文献资料,佛教是在唐代传入贵州的,四川乐山大佛后山上有一个海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5659981.html
  • 种子生现行,现行熏种子

    如果以时段来看,好比走路,一个分神不小心,就会撞到什么东西,可以说明是现做现报;如果以时空距离来看,它的变化可能性就很大了。因为佛教,生命是生灭不息的一种生死轮回的现象,凡造作的种子因都储藏在八识田里...你会:“未必见得”,有的人一生是个好人,结果却是惨死,或者一个人坏事做透了,他的生活却是富裕安康,令人直叹老天不公平!  其实在佛法中告诉我们,一切都是自作自受,造什么业因,就得什么业果,这因果律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13765073.html
  • 唯人为能学佛——从人到成佛之路 (二)

    长寿天便是八难之一。因此,佛经“人身难得”、“佛法难闻”,只有人最为难得,才能学佛。   有人问:神教与佛教有什么不同?我:神教人间不如天上,佛教人间更好。既得人身,不要错过他,应该尊重人身,发挥人的特性而努力向上,这是佛教的一大特色。   人有什么好呢?经人有三特胜,天上也不及我们。大梵天、上帝,虽然高贵,但都不及人的伟大。因人有三种特胜,所以佛特地在人世成佛,教化人类,向佛学习。 三...

    印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4669483.html
  • 关于圆测法师的心体

    关于圆测法师的心体  (韩国)郑世成  一、关子小乘佛教的心体  圆测法师;于小乘佛教,声闻藏之中叙述到的心体只有六识,而未说到第七识和第八识。即是因为在《解深密经疏》卷3记录着“诸声闻藏,但六识,而无七八,具如诸经”之故,在声闻藏是为六识。六识是指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而言。在小乘佛教这些六识支配着所有人类的精神活动,其他别的心体不存在,在声闻藏,并未如大乘佛教般直接...

    (韩国)郑世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1869530.html